电话:
021-31265669传真:
021-51861312
引言:氢气无色无味,无法依靠嗅觉视觉来察觉泄露,需依赖专业检测设备快速识别泄露,避免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可选固定式气体检测仪与便携式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作业。
引言
氢气检测仪怎么部署?
氢气泄露初期怎么快速处理?
强化安全管理和培训要做哪些工作?
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较宽(4.0% - 75.6% VOL),且点火能量低,泄漏后若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极易引发爆炸、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
须依赖专业的气体检测设备对氢气泄漏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快速识别泄漏风险。目前,行业内常用的氢气检测设备主要分为固定式气体检测仪与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两类。
德尔格固定式气体检测仪
氢气检测仪按传感器分,分为电化学传感器(PPM级别,对泄露敏感)如秦山核电站用的为PPM级别氢气检测仪,催化燃烧传感器(量程0-100%LEL,也就是0-4vol%)具备经济,测爆功能,应用较为广泛,还有一些在固定式中常见火焰探测等传感器。
氢气检测仪部署需遵循 “覆盖风险点、适应气体特性、保障实时监测" 的原则。由于氢气密度远小于空气(相对密度为 0.0695,空气为1),泄漏后会快速向上扩散,并易在密闭空间顶部、设备上方等高位区域积聚;同时,氢气具有较强的扩散性,泄漏后会迅速向周围空间蔓延。
针对氢气设备及管道:在氢气储罐、气瓶接口、阀门、法兰、压缩机、管道焊接点等易发生泄漏的部位,应在其正上方或上方30 - 50cm处安装固定式检测仪。
当固定式或便携式氢气检测仪发出报警信号时,现场人员需立即携带便携式检测仪,在安全距离外(至少 5m)对报警区域进行复核检测,确认氢气泄漏的位置、泄漏量及浓度变化趋势;若检测仪显示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 25%(即 1.0% 体积分数),需立即启动应急程序。
一级报警(浓度 0.5% - 1.0%):现场人员需立即向班组长或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同时通知泄漏区域附近的人员暂停作业,做好疏散准备。
二级报警(浓度≥1.0%):安全管理人员需立即启动车间级应急预案,通过广播、对讲机等方式通知泄漏区域及周边 50m 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紧急疏散,并向企业应急指挥中心报告;若浓度超过 4.0%(爆炸下限),需立刻联系 119、120 等外部应急电话求助。
注:密闭空间:严禁开启普通电气设备(如照明灯、排风扇),需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如防爆轴流风机),从空间顶部(氢气积聚区域)引入新鲜空气,同时打开底部排气口,形成上下对流,加速氢气稀释;通风过程中需每隔 5 分钟用便携式检测仪检测空间内氢气浓度,直至浓度低于 0.5%。
持续浓度监测:安排专人每隔 10 - 15 分钟对泄漏区域及周边的氢气浓度进行监测,记录浓度变化数据,判断泄漏是否得到控制、通风稀释是否有效;若浓度持续升高或长时间无法降至安全范围,需重新检查泄漏源是否切断,必要时扩大通风范围或增加通风设备。
基础安全知识培训:包括氢气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密度、爆炸极限、点火能量)、泄漏的危害、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电化学原理、催化燃烧原理等),培训时长不少于 8 学时,确保操作人员能识别氢气泄漏的风险。
设备操作与应急技能培训:教授固定式检测仪的日常检查方法、便携式检测仪的使用步骤(开机、校准、检测、数据读取)、泄漏初期的处理流程(报警、疏散、控源、通风)、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佩戴、干粉灭火器的操作),培训后需进行实操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每半年组织 1 次复训,强化技能记忆。
制定氢气检测仪定期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内容:固定式检测仪每月进行 1 次外观检查(如探头是否清洁、线路是否完好)、每 3 个月进行 1 次零点校准、每 6 个月进行 1 次量程校准,校准需使用标准氢气气体(浓度为 2.0% - 3.0%),校准记录需存档备查;便携式检测仪每次使用前需检查电量、零点,每 2 个月进行 1 次校准,长期不用时需每月充电 1 次,防止电池损坏。
截至 2024 年末,中国已建成绿氢项目 65 个,产能达 11.75 万吨,提前实现中长期规划目标。内蒙古、新疆等 “三北" 地区凭借丰富的风光资源,成为项目聚集地,两省规划绿氢项目超 270 个,占全国总量的 40%。政策层面,中国《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5 年本)》将绿氢制造、氢能装备等纳入青海省鼓励类产业。如果您也是氢能行业对氢气泄露,氢气检测仪选型等问题,气体检测仪使用维修都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