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021-31265669传真:
021-51861312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zui近的一项研究说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较为普遍地实行了居民阶梯式递增电价。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发达国家对居民生活用电基本上实行递增制,即用电越多,电价越高。
日本的电价制度规定了多种计价模式。其中,针对居民生活用电,采用分段电价制:*段为120千瓦时,是生活必需用电,电价zui低;第二段为121至250千瓦时,电价与电力平均成本持平;第三段为250千瓦时以上,电价zui高,反映电力边际成本的上涨趋势,用以促进能源节约。
美国对居民生活用电采用生命线电价,这是政府对低收入居民特殊照顾的一种电价。生命线电价作为对贫困户的优惠,对在生命线用电量以下的每户每月用电量,规定一个较低电价;对超过生命线用电量限额的用户,按合理电价收费;再超过某一用电量限额时,按高于合理电价收费。这种电价递增体现了超额用电对资源和环境压力,是合理的。
在中国香港,供电服务由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简称“中华电力”)和香港电灯有限公司提供。其中,由中华电力提供服务的用户和电力需求均占全港70%以上。在电价分类上,中华电力将电价分为四类。其中,对居民住宅用电,实行电价随用电量增加分段增加的办法,即阶梯式递增收费法。
以上各种计价模式都是阶梯式递增电价,分段略有不同,基本原则一样。其理论基础是拉姆齐定价策略(Ramsey,1927),是以拉姆齐法则为基础的一种定价方式,核心思想是追求预算平衡(满足垄断企业的收支平衡)约束下的社会福利zui大化。拉姆齐定价要求产品定价应考虑到不同产品的需求弹性,高需求弹性的产品价格上升幅度小,反之则相反。简单地说,拉姆奇定价法是使用“与弹性成反比”规则,价格弹性较低的用户被收取较高的价格,因此也为补偿固定成本做出更多贡献。拉姆齐模型既考虑了生产者自身的成本,又兼顾到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一直被看作符合社会福利要求的定价模型,对设计差别定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拉姆奇定价法根据不同收入群体定价,而实践中则采用针对不同用电量分段实行阶梯式递增电价,不容易确定家庭收入情况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居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群体: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各群体有不同的用电预算,一般低收入家庭用电少,高收入家庭用电多。因此,对用电量分段定价基本符合收入群体定价原则。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对居民生活用电实施阶梯电价并具体分为三档:基本生活用电;正常合理用电;较高生活质量用电,同时推出了两个调价方案。
居民生活用电牵涉到千家万户。本着对意见稿负责的精神,东方网记者对上海黄浦、卢湾,静安,长宁、虹口,杨浦和闸北等区的8个街道107户不同收入的居民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征询反映。居民们对节能减排的资源体制改革方向及“多耗能多付费”定价原则没有异议。但是调查中有94户约占总数88%居民担心这样“一刀切”的(意见稿),明显会增加居民的负担,仅有10%左右的居民对此持无所谓态度。东方网这一调查结果与人民网近期公布的调查约有九成网民担忧会增加网民支出的结果基本吻合。
“阶梯电价”各地不应“一刀切”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2009年全国户均用电情况,其中每户用110度约占70%,140度占80%,210度占90%,270度占95%。于是提出了110度和140度作为基本生活用电的两种方案。但是有关专家提出,这些数据却掩盖了背后的差别: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却沿用一种标准难免有些滑稽:忽视了地域差别,城乡差别,季节差别以及家庭人数差别等要数,实施“一刀切”方案,将问题过于简单化。
目前上海居民生活用电的调查
在工薪阶层生活比较集中的杨浦区江浦街道,虹口区嘉兴街道,闸北区临汾街道,10月12、13日,记者采访了63户居民家庭,发现每户月均用电量全部超过150度,且又是在不用空调的情况下的实际用电量。家住闸北区临汾路576弄的姜志萍说,他们一家四口住两室一厅76平方米,每年3、4、5、6、10、11、12月份用电量一般在160度左右,而高温季节7、8、9三个月和寒冬的1、2月份用电量都超过了250度。家里电视机,电冰箱,电饭煲、电水壶,洗衣机,电脑等一般的家用电器都具备,每月基本电费在150元左右。如果按照“阶梯电价”计算肯定要多支出费用了。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像姜志萍这样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用电量约占上海560万家庭总数的70%左右。此外,在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黄浦区广场街道、长宁区华阳街道等,相应生活水准较好的家庭,其户均用电都超过了250度。这些家庭普遍反映,现在家庭水量,燃气用量都普遍比以前减少了,用电量增加比例比较高。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生活质量的提高,zui能反映在家庭的用电量上。
据国家统计局zui近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02年上海市区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空调118台,郊区每百户24台,到2007年市区居民每百户增加到189台,郊区每百户也增加到120台。空调的普及,户均用电量也在节节攀升。
合理“阶梯电价”应有降有升
采访中,听到zui多的声音是:发改委提出的三档,其中前两档“基本生活用电;正常合理用电”应保持原价水准,否则就字面上也说不过去:何谓“基本、正常、合理”;另外既是“阶梯”就应该“有升有降”,对公共资源类商品的消费应贯彻“惩罚与奖励”结合,“涨与降”并存的价格指导原则。一项改革措施的推出,本应让更多市民得到实惠享受改革成果,享受改革带来的福祉。还有市民指出,每次价格改革,发改委总在前沿,从油品调价到如今“阶梯式累进电价”,都反映出发改委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为此,发改委能否改变思路,避免行政部门单方面的实际决定权,如何避免以往在资源价格调整过程中的“信任危机”,让资源品价格改革更得民心。